我要投稿 | 留言给我
网站首页 > 社会百态> 文章内容

让美国大感为难的伊朗门事件到底能不能谈伊朗:你看着办

※发布时间:2019-9-23 1:55:35   ※发布作者:平民百姓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伊朗一直是美国的一块心病。其实在上世纪中期时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时代,美伊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。但随着巴列维“白色”的失败,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国,两国开始交恶。

  当美国试图美国的前伊朗沙阿(国王)巴列维时,的伊朗青年了在伊的52名美国,造成了著名的“伊朗人质危机”。两国至此断交。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,伊朗人质危机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解决了。但从1984年开始,美国人又连续在黎巴嫩遭到。根据美国人绝不的原则,里根在解决人题上大感。他的前任卡特总统正是因为在伊朗人质危机中表现不佳,所以在连任竞选中大受挫折,里根总统不希望重蹈覆辙。

  但黎巴嫩的很难办,不好攻也不好谈。绕了几大圈子之后,里根和他的幕僚们发现一个焦点,就是和美国绝交多年的伊朗。如果能打通伊朗这条线,一切都好办了。因为伊朗与关系密切,只要伊朗出手,救回人质不成问题。

  那么当时伊朗在忙什么呢?从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正把两个国家拖得精疲力尽。资源耗尽、民生凋敝。用体育比赛的话说,已经到了只能“拼意志品质”的时候了。如果此时伊朗能获得来自美国的先进武器,那是绝对的“雪中送炭”了。可是伊朗是美国的敌人,而美国怎么能把“敌人”卖给武器呢?

  但是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,当时对里根来说迫在眉睫的是人题,因为已经有人质丧生了,而且如果真能“重返伊朗”,对美国的中东战略也是大有好处。经过中间方私下地接触,从1985年开始,先后有六架飞机装载的美国武器送到了伊朗人手中,并成功换回了3名人质。

  负责具体操办的是助理麦克法兰,他在卸任后仍为此时奔波,甚至曾亲赴德黑兰。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,事情很快被,雪上加霜的是伊朗拉夫桑贾尼更是一口确认此事。于是一场轩然大波在所难免。

  “从不向恶”的美国竟然将武器卖给“的”伊朗,看来美国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“正直”。里根先是忙于否认,但随着事件的逐步,否认已无济于事。于是策略改为“撇清关系”。只是如麦克法兰等核心人物似乎并不像独自“背锅”,他们反复强调所做的一切均获得“上级”同意。

  在重压之下,里根承认了部分事实,如与伊朗秘密接触等。但他否认这是向“”,并声称一切都是源自“国家利益”、“”。同时他也展开了积极的调查,因为当中的一些做法是他所“不知道”的。

  最终的报告让里根保住了他的总统宝座,因为没有直接表明他具体批准了一系列的行动。美国有个比喻很有意思,是说:里根总统和他的幕僚班底正坐在一辆高速前冲的汽车后座上,但前面没有司机……大概这就是对“失控”状态最好的比喻了吧。

  伊朗门事件是在一种极为含糊不清的状态下收场,而其中涉及到的枝枝叶叶更是糊里糊涂。比如伊朗支付的部分费用又被曝出转移到尼加拉瓜军的户头上等等。至今美国人民搞不清楚的是:美国是否真的向?是否一直在与“”国家谈判?是否真的在两伊战争中保持“中立”?是否有更多违反法律的行为?一切都是秘密,牵涉“”和“国家利益”。

  因为和伊朗的谈判,里根闹得灰头土脸。特朗普吸取教训了,什么信用、公平之类对他不太起作用。他在坐等伊朗来谈。问题是伊朗这回不谈了,不讲信用没法谈。你是美国,你牛,你看着办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  

关键词:门事件资源